爱拼才会赢 | 科技赋能护桥梁 路网升级惠民生
编辑: 李盛元来源: 经济晚报2025-09-22 16:14:32
 
      
 
  编辑: 李盛元来源: 经济晚报2025-09-22 16:14:32
 
      “以前查桥靠经验、靠体力,现在靠数据、靠科技。”站在G353瑞洪特大桥旁,余干公路中心桥梁工程师吴雄望着桥上巡航的无人机,向记者道出了公路管护的“智慧之变”。与此同时,在百公里外的万年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内的珍珠养殖基地里,养殖大户夏清华正带着工人打捞珍珠蚌,满手水珠也挡不住脸上的笑意:“路通了,珍珠好卖了,游客也来了,现在的收入比四年前翻了五倍还多!”
这两个相隔百公里却同样充满获得感的场景,正是上饶市“十四五”公路建设成果的生动切片。五年来,随着时代车轮在赣东北大地稳健前行,上饶市普通国省道建设与管护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普通国省道总里程已达2752公里,成功构建起“三纵三横”国道网与“十纵三横十六联”省道网的恢宏格局。

G353瑞洪特大桥智慧养护工程
科技赋能为桥梁安全筑起“智慧防线”
对于公路交通而言,桥梁是关键节点,更是安全底线。“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初,余干公路中心便将提升桥梁安全防护能力列为重点任务,一方面积极向上对接争取专项资金,另一方面组织技术团队对全县桥梁进行全面“体检”。最终,在600余万元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沙港大桥、箭口中桥、七零河中桥等十余座桥梁先后启动加固改造工程。施工中,技术人员通过修复混凝土破损构件、更新完善警示标识等举措,逐一解决桥梁“老毛病”,让这些承载多年的桥梁重新焕发“健康活力”。
在完成重点桥梁加固的同时,余干公路中心还对G206、G236、S104等干线公路沿线的所有桥梁展开“地毯式”排查,重点核查桥梁信息公示牌、限载标志的完好情况。对缺失的标识及时补充,对磨损、锈蚀的标牌进行更换,让过往司机能直观了解桥梁承载能力,从细节处筑牢通行安全屏障。
G353瑞洪特大桥智慧养护工程的全面启用,标志着余干桥梁管护迈入新阶段。站在这座横跨信江的特大桥上远眺,江面碧波荡漾,大桥与两岸风光交相辉映;抬头看着桥面之上,无人机正沿着桥梁匀速巡航,机身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实时捕捉着桥梁构件的细微变化。曾经,桥梁工程师们身背数十斤重的检测仪器徒步逐段排查,仅凭肉眼分辨裂缝、锈蚀等病害的场景,如今已被“无人机巡检+后台数据分析”的智慧模式取代——工作人员在监控后台轻点屏幕,就能实时查看桥梁的位移、应力等关键数据,精准掌握桥梁“健康状况”。
作为交通运输部国家公路现代养护十大试点项目之一,瑞洪特大桥智慧养护工程整合了视频监控、环境感知、无人机巡航等多项先进技术,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的智能养护网络。“无人机不仅能去到人爬不上去的高空点位,还能通过算法精准识别肉眼难辨的细微裂缝,解决了人工检测效率低的难题。”吴雄介绍,智慧系统投用后,日常巡检效率和桥梁病害识别准确率大大提升。更重要的是,在汛期、强风、寒潮等极端天气来临前,系统能实时监测桥梁结构变化,一旦发现数据异常,立即发出风险预警,为桥梁安全争取宝贵的处置时间,增强特大桥的结构韧性与行车安全保障能力。
每逢节假日,瑞洪特大桥的智慧系统还会变身“交通指挥员”。面对骤增的车流,无人机从“检测员”切换为“观察员”,通过高空视角实时监测桥面通行状态,后台系统则根据车流数据智能研判拥堵点位与事故风险,并将路况信息同步到桥面电子屏上,引导车辆有序通行。
路网升级铺就民生幸福“快车道”
在万年县S207蛟洵线万年县城外环改建工程(以下简称“S207西外环”)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内,夏清华的珍珠养殖基地里一片忙碌景象:工人们穿着防水服,在池塘中弯腰打捞珍珠蚌,一个个饱满的蚌壳被装进桶内,整齐地堆放在岸边;不远处的体验区里,几位游客正围坐在桌前用工具撬开蚌壳,寻找里面的珍珠。“这要是放在四年前,想都不敢想能有这样的场面!”夏清华一边帮游客处理珍珠,一边回忆。

夏清华珍珠养殖基地内工作人员正在帮游客制作珍珠首饰
随着S207西外环完成升级改造,平坦宽阔的沥青路面直通养殖基地。“路通了,变化太大了!”夏清华笑着算起了“幸福账”:珍珠运输时间缩短不少;节假日游客慕名而来体验开珍珠、做首饰;加上线上销售的拓展,现在的营业收入比四年前提高了五倍以上。夏清华的获得感,正是万年县“十四五”期间公路建设惠及民生的真实写照。
“十四五”期间,万年县把公路建设作为改善民生、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上饶市万年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累计投入15.98亿元,先后实施了36.65公里的公路新建改建工程,完成43项养护项目,从“补短板”到“提品质”,逐步编织起一张“畅、安、舒、美”的现代化公路网络。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提档升级,万年县194.564公里国省干线公路的优良路率实现了跨越式提升——从2020年末的88.06%跃升至2024年底的99.35%。如今行驶在万年的国省干线上,平整光洁的路面让人心情舒畅,清晰醒目的交通标识指引着方向,人性化的服务驿站里,饮水、休息、应急药品等设施一应俱全,这些细节里藏着的民生温度,让每一次出行都更显舒心。
公路网络的优化升级,不仅激活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更温暖了群众的出行路。“以前从万年到鹰潭北高铁站,得绕20多公里的山路,遇上雨天路滑,一个半小时都到不了;现在走万鹰一级公路,40分钟就能到,出行方便多了!”说起道路带来的变化,万年市民万师傅打开了话匣子。这条总投资7.34亿元、全长20.46公里的万鹰一级公路,是万年县连接外部的“交通大动脉”,它的建成通车,不仅缩短了万年与南昌、上饶、鹰潭等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更让万年成功融入“南昌都市圈”和“高铁经济圈”,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
眼下,在G353宁福线万年县城东外环改建工程的施工现场,压路机、摊铺机来回作业,工程车有序运送建材,工人们戴着安全帽各司其职,在机器轰鸣声中,一段段平整的沥青路面逐渐延伸。万年公路中心工程师占子龙指着施工现场的规划图,向记者介绍,“等今年东外环通车后,过境货车再也不用穿城而过了,既缓解了城区内的交通拥堵,又能减少尾气和噪声污染,还能为县城拓展发展空间。”作为万年县“十四五”期间交通规划的“重头戏”,东西外环路总投资达7.57亿元,预计今年10月实现全线贯通。届时,将进一步完善万年县的公路路网结构,为城乡物资流通、产业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全媒体记者熊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