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银行南昌分行以案说险:警惕“海外高薪”陷阱 守护长辈养老钱
编辑: 肖霞来源: 经济晚报2025-09-22 20:56:13
编辑: 肖霞来源: 经济晚报2025-09-22 20:56:13
背景:2025年9月,金融教育宣传周如期而至,本次主题聚焦“保障客户权益,助力美好生活”。金融机构不仅承担着为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更肩负着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守护百姓“钱袋子”安全的重任。近年来,针对老年群体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防不胜防,亟需通过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的风险防范意识。
一、案情回顾
2025年初,某市退休老人陈大爷接到一个自称“某知名短视频平台官方客服”的电话(实为境外诈骗电话)。对方准确报出了陈大爷的姓名和身份证号,获取了他的初步信任。
“客服”称,平台近期推出一个“海外版TikTop短视频推广计划”,专门招募有时间的老年人学习拍摄简单的生活短视频,发布到海外平台即可获得高额流量补贴。“每天只需一小时,轻松月入三千元”,对方描绘的“钱景”让陈大爷颇为心动。
在“客服”的步步诱导下,陈大爷添加了“项目负责人”的社交账号。该“负责人”发来公司的虚假营业执照、红头文件和工作证,进一步博取信任。随后,对方以“缴纳课程费”、“账号认证金”、“海外流量税”等名目,要求陈大爷向指定的个人银行账户分批转账,并承诺这些费用会在第一次收益后全额返还。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陈大爷在对方远程指导下,通过手机银行先后转账共计8万元。直到对方再次以“缴纳大额保证金”为由要求转账时,陈大爷才心生疑虑,与子女沟通后,方知上当受骗,立即报警。经查,这是一起典型的假冒客服、以“兼职赚钱”为幌子的电信网络诈骗案。
二、案件分析
这是一起精准针对老年群体、利用“数字鸿沟”和“增收焦虑”精心设计的骗局:
1.精准话术,利用信息差:诈骗分子冒充权威平台客服,利用老年人对新兴互联网模式(如海外短视频)的不熟悉,编造看似“正规”的项目,用“高收益”、“低门槛”等话术投其所好,极具迷惑性。
2.骗取信任,伪造凭证: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个人信息实施精准诈骗,并通过伪造营业执照、公文等方式包装骗局,让老年人难以辨别真伪。
3.循序渐进,诱导转账:诈骗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以“小利”为诱饵,通过“培训费”、“认证金”、“税费”等看似“合理”的收费名目,一步步诱导受害人落入更大陷阱,最终要求转账至个人账户是核心诈骗手段。
4.利用心理,深度催眠:利用了部分老年人渴望融入数字生活、希望为家庭分担经济压力或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进行深度催眠和控制。
三、广发银行南昌分行风险提示
本案深刻提醒我们,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预防诈骗至关重要:
1.核实信息是前提:任何自称平台客服、公检法、亲友的来电,只要涉及资金操作,务必通过官方公布的联系方式进行二次核实。官方平台绝不会使用个人社交账号进行业务办理,更不会要求资金打入个人银行账户。
2.守住钱袋是关键:牢记“三不一多”原则:不轻信、不透露个人信息和密码、不转账至陌生账户,多与子女家人商量。凡是以任何理由要求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的,极大概率是诈骗。
3.理性看待“赚快钱”: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于“低投入、高回报”、“轻松赚钱”的邀约要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需要前期投入资金的,基本可判定为骗局。
4.主动学习防骗知识:老年人应主动关注新闻媒体、金融机构发布的防诈骗案例和提示,子女晚辈也要多关心父母,帮助他们了解新型骗术,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预警功能。
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就是助力我们每一个人的美好生活。让我们共同携手,提升防范意识,筑牢安全防线,让诈骗分子无处遁形,守护好每一位长辈的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