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人实践中筑牢作风根基
编辑: 喻干辉来源: 经济晚报2025-10-11 16:17:30
编辑: 喻干辉来源: 经济晚报2025-10-11 16:17:30
中央八项规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对于学校青年教师而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不仅是强化政治素养的必然要求,更是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的作风保障。从课堂教学到育人实践,从师德师风到职业行为,中央八项规定所蕴含的“务实、清廉、为民”内核,正与教师职业的本质追求深度契合,指引着青年教师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走稳走实每一步。
一、以“务实之心”夯实教育根基,杜绝形式主义之弊
中央八项规定强调“改进调查研究,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这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当下,部分教育场景中仍存在“教案流于模板、课堂浮于表面”的形式化倾向,如过度追求课件视觉效果而忽视知识深度,或为迎合评估指标堆砌教学活动却忽略学生实际获得感。青年教师需以中央八项规定为镜,将“务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在备课环节,摒弃“拿来主义”,深入研究教材与学情,结合学生认知特点设计分层教学方案。在育人层面,杜绝“重痕迹轻实效”的工作方式,家访时不做“拍照打卡”,而是真正走进学生家庭了解成长环境;学生帮扶中不搞“数据台账”,而是针对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指导计划。
务实作风还体现在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上。青年教师应警惕“教育创新”名义下的盲目跟风,不被“翻转课堂”“智慧教学”等概念裹挟,而是立足校情、学情探索真正适配的教学模式。
二、以“清廉之身”坚守师德底线,抵制享乐主义之风
中央八项规定严禁“公款吃喝、铺张浪费”,映射到教育领域,便是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明确要求。青年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其职业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必须将“清廉”作为立身之本,杜绝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在教育场景中的渗透。
在师生交往中,坚守“零物质往来”原则,拒绝家长的礼品礼金、宴请邀约,以“家访带真心、沟通带方案”的纯粹态度构建家校关系。
在学术研究与职业发展中,抵制“走捷径”的诱惑。不参与学术不端行为,不通过“拉关系”“凑资历”获取荣誉称号,而是以扎实的教学成果、严谨的科研态度赢得认可。另外,清廉之风还体现在日常办公细节中,如节约使用教学耗材、反对铺张办会,将有限的教育资源更多投入到学生培养中。
三、以“为民之情”践行育人使命,厚植服务师生情怀
中央八项规定的核心是“为民”,落实到学校场景中,就是要将“服务学生成长、服务教师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青年教师需打破“重教书轻育人”的思维定式,把“以生为本”的理念融入课堂内外,用实际行动诠释“教育为民”的担当。
在学生培养上,关注“沉默的大多数”,避免只聚焦“尖子生”的资源倾斜。在课堂提问、课后辅导中主动关注学习困难学生,通过建立“一对一帮扶小组”“课后答疑常态化”等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
服务师生还体现在对教育公平的守护上。青年教师需警惕招生、评奖、评优中的人情因素,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如在班级干部选举中推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述职”,在奖学金评定中建立“量化指标+民主评议”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规则面前获得平等机会。
四、以“革新之力”推动作风建设,构建长效践行机制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是阶段性任务,而是需要融入日常、化为经常的自觉行动。青年教师应从个人自律与制度共建两方面发力,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在个人层面,建立“自我检视清单”,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定期反思教学行为:是否存在备课敷衍、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是否在师生交往中保持了廉洁底线?是否真正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在制度层面,青年教师应积极履行学校作风建设机制,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细化为具体的职业行为准则。同时,积极参与“廉洁校园”各项活动,通过文化浸润让作风建设入脑入心。
站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起点,青年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唯有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引,把务实作风刻进教学实践,把清廉底线融入师德修养,把为民情怀化为育人行动,才能在三尺讲台筑牢作风根基,以过硬的职业素养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既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刻践行,更是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最长情的告白。
(南昌市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站前路校区 黄翠 江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