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1年05月06日 经济晚报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奋斗成就青春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何灵芬


6n何灵芬正在区气象局业务平台前忙碌着.png


  “荣誉越多,责任也越大,作为一名基层气象业务人员,我会带着自己的荣誉,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创新方法,为防灾减灾工作继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奋斗的人是最懂得幸福,也是最享受幸福的人。”202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气象局何灵芬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面对此次获奖,她坦言,自己很幸运。

  翻开何灵芬的履历表,2次全国优秀质量测报员、8次江西省优秀质量测报员称号,2016年江西省气象局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技能竞赛全省全能第二名,江西省气象部门十佳青年称号,全省巾帼建功标兵、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江西省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2018年江西省气象局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技能竞赛全省全能第一名,评聘为县级综合业务高级工程师,2019年被江西省总工会授予“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一项项荣誉的取得是对她十五载不懈努力奋斗的最佳褒奖。

  回忆起与气象工作的初次接触,何灵芬说是源于儿时父亲在家务农,最关注的就是天气。渐渐地,她便对每天发布天气预报的气象工作有了一份憧憬,梦想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一名气象工作者。

  2008年我国南方出现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湖南的灾情较为严重。面对灾情,许许多多的气象人,不畏冰天雪地,始终坚持一线,做好气象观测第一手资料,做好气象服务,何灵芬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她已经不记得在结冰的观测场上摔倒了多少次,没有电、没有水,风杯被冰冻住无法正常观测,就每个小时拿着轻便式风向风速仪在观测场观测;地温表结满厚厚的冰,只能用手指的温度一点一点融化冰块剥除。那一刻,她体会到了气象工作的不容易、不平凡,体会到了气象事业的伟大。

  2013年,何灵芬来到九江县气象局(现更名为九江市柴桑区气象局)。随着科技的发展,县级气象业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单一的地面观测转变为各种气象探测设备,对设备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县级预报服务也有更高的要求。何灵芬透露:“设备维护是我以前想都不敢去想的事情,预报能力不足,感觉自己快赶不上时代了,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跟上改革的步伐。”

  2014年和2016年,何灵芬先后两次参加县级综合业务脱产学习。通过不断地充电和突破,强化自己的预报能力,能比较准确的对强对流天气形势、雷达资料进行分析,做出临近预报和撰写决策服务材料;掌握了各种探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各种仪器的维护逐渐得心应手;熟悉了各软件功能与操作方法,使台站每次业务软件的升级改造都能正常运行,确保了台站的业务质量。2016年,九江县气象局年度综合业务质量居全省并列第一,何灵芬被选聘为“全省县级综合业务带头人”。作为“带头人”,她注意总结数据处理、业务软件方面的重点、难点知识分享在全省业务群里,兄弟台站遇到疑难问题,打电话来咨询,她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正是对于肩负责任的敬畏,何灵芬坚持立足平凡岗位,践行刻苦钻研精神,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积极参加江西省总工会和江西省气象局联合举办的江西省县级综合气象业务职业技能竞赛,在竞赛中不断锻炼成长。从2016年获得江西省第二届县级综合气象业务职业技能竞赛个人全能第二名、理论第一、观测数据综合处理第二、仪器保障第三,到2018年获得全省第三届县级综合气象业务职业技能竞赛个人全能第一,预报监测预警、理论、观测数据综合处理三个单项全部进入前三。

  说起何灵芬,九江市气象局纪检组长孙家驰和柴桑区气象局局长尹伟都称赞有加:“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别看何灵芬外表瘦弱,她工作起来特别能吃苦,对于业务工作有钻研精神,责任心很强,能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她一直以来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邓敏佳 刘颖 记者 林卓旎)







劳动“珍”美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温小珍


6n温小珍.jpg


  从一名仅有初中文化的农民工,成长为手动成型压制操作能手,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坯料工序手动成型操作员温小珍,一步一个脚印,在平凡岗位上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36岁的温小珍来自宁都县田头镇,2012年入职金力永磁。手动成型压制,看似简单的操作,却极为考验操作人员对细节和力量的把握,工作难度和强度都非常大。经公司培训,温小珍了解到,稀土是不可再生资源,生产过程中的分毫疏漏都会造成资源浪费。为了练就过硬技术,温小珍虚心向班组长、老师傅请教,主动请缨特殊规格产品的上机操作。通过日积月累、潜心钻研,温小珍的操作技术越来越娴熟,干活不光速度快,质量还高,在车间里能力水平十分突出。

  “车间哪里有需要,温小珍就在哪里。”在工友眼里,温小珍为人热情大方,是车间里的定海神“珍”。在不耽误自身产量的前提下,她热心帮助新员工迅速掌握手动成型压制及包装操作要求。工作9年来,她生产的产品数以万计,手把手教出的车间生产骨干达10余人。

  见过温小珍的人,都会被她自信且温暖的笑容所吸引。很难想象,生活曾给她巨大打击。温小珍育有一双儿女,公公早年去世。2016年,患有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的小叔子突然发病,瘫痪在床。2018年,患有高血压的婆婆不慎摔伤,骤然离世。为了方便照顾小叔子,温小珍在外务工的丈夫回村种植大棚蔬菜,收入并不稳定。一边是自己热爱的工作,一边是需要照顾的家人,两边都难以割舍,温小珍咬牙硬扛了下来。每半个月,温小珍都会驾车回老家照料小叔子。“别人问我苦不苦,我想说,只有尝过苦,才会更珍惜甜。困难是暂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作为全家唯一在城市务工的劳动力,温小珍勤劳努力,每年能挣7万余元,支撑着家庭大部分开支。

  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最美职工”荣誉称号后,温小珍很平静。面对亲朋好友的祝贺,她笑着说:“我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了应该做的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练好本领。”朴实无华的话语,充分展现了温小珍率真的性情。

  永不服输,锐意进取,辛勤劳动中的温小珍,“珍”美!

(齐美煜)







匠心逐梦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涂苏波


6n涂苏波.jpg


  工作10年,33岁的江西华伍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摩擦材料研发部工程师涂苏波,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还可以再完美一点”一直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这句话,也激励着他时时刻刻脚踏实地,把工作做到极致。

  2011年,涂苏波大学毕业,入职华伍股份。这一年,他参与了省重点新产品项目“风电用摩擦材料”的研发。项目历时四年完成,专家鉴定,这一发明填补了我国风力发电摩擦材料领域的空白,也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垄断。

  “这四年的研发经历着实宝贵,不仅让我系统地了解了一个产品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完整流程,还更加坚定了自主创新,摆脱对国外技术依赖的决心。”那四年,为了更好地把控质量,掌握风电主轴制动器、偏航制动器等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状态,涂苏波跑了长春、青岛、郴州、龙岩等地,爬了无数次百余米高的风机塔筒。塔筒内空间并不宽敞,夏天极其闷热,一趟巡检下来,汗水浸透衣衫。

  “一定要去现场,要对产品质量负责、对客户负责!”涂苏波像个“拼命三郎”一样,全力保障产品质量和周期。遇到问题、难题,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专注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工作之余,涂苏波还积极“充电”,参加行业领域内的学术会议,虚心向专家请教。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一个个项目中,涂苏波不断锤炼、沉淀自己,并收获成长:拥有3项专利,其中2项为发明专利,1项为实用新型专利;获宜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国家级期刊和行业期刊内发表论文4篇。

  “不能在荣誉面前止步不前。”涂苏波说,他将继续在工业制动领域技术岗位深耕,坚守并传承工匠精神,把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名片擦得更亮,为实体经济发展和制造强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齐美煜)







创新无止境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章小明


6n章小明.jpg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够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面对这份荣誉,我倍受鼓舞。”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循环科技公司技术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章小明坦言,获得这份荣誉,他想到的是更多的责任,就是今后继续努力,在创新路上加速奔跑。

  章小明学化工出身,2008年大学毕业入职赣锋锂业,成为研发中心的一名技术员。“作为一名企业技术员,要学会未雨绸缪,与市场赛跑、与同行拼速度。”章小明埋头苦干,总是来得最早,下班最晚,把实验室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别人眼中辛苦乏味的科研工作,在我眼里有趣极了!攻克难关后的喜悦,难忘至极!”时至今日,研发磷酸二氢锂产品的场景,章小明依然记忆犹新。“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磷酸铁锂电池是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方向,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以及合成磷酸铁锂核心原料——磷酸二氢锂的关键技术均掌握在美国少数几家公司手里。”为啃下这块硬骨头,2010年,在公司的全力支持下,章小明迅速组建研究团队,潜心研究,终于在2012年年初成功开发出了适合磷酸铁锂材料合成的高品质磷酸二氢锂产品。

  “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在章小明看来,传帮带是赣锋锂业的优良传统,也是自己不容推辞的责任。章小明带领团队,先后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 省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5个、公司技术攻关课题12个,斩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新余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一个个年轻人在项目中成长、脱颖而出,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

  “锂,是一种柔软的银白色金属。它生性活泼,爱与其他物质‘结交’……”每当说到锂,章小明难掩兴奋。用他的话来说,他这辈子和锂分不开了!

(齐美煜)







行走的电路图

——记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云


6n吴云正在检修电力机车走行部轴箱弹簧.jpg


  一双线布手套、一顶安全帽、一只手电筒、一个万用表,这就是吴云每天工作必备的“专属工具”。

  吴云是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向塘机务段整备车间质检组的一名质检员,“南昌局先进生产工作者”“江西省青年岗位技术能手”“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这些荣誉对他来说数不胜数,2021年再次获得2020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已经有11年工龄的他早已成长为该段电子电器方面最出色的业务能手。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对已经整备好的机车进行复查复检,确保机车安全正点出库。

  “硅机组外观完好,无破损、过热现象……”在向塘机务段整备场的HXD3C-0773号机车上,吴云弯着腰,正仔细地对机车各电子电器设备进行复检。类似这样的场景,吴云每天都要重复十几遍。

  4月的南昌市郊向塘,虽然早已进入了春雨季,尽管气温不高,但一番检查下来,吴云还是大汗淋漓。“早就习惯了这样的流汗,对身体也是一种养生,排湿气嘛。”吴云打趣地说道。每次机车回到向塘整备场,吴云总是带着一帮“兄弟伙”,站在机走线旁边,待机车缓缓驶过时,他仔细地听响动、闻气味、看状态。机车停下来,吴云又赶忙上去测轴温,翻阅机车运行日志,查看机车在途中运行的情况,掌握机车在线上运行中的第一手资料。

  “要在第一时间看到机车、听到机车、闻到机车、摸到机车,这是父亲言传身教传授给我的方法。”吴云说道。

  吴云的父亲早先是铁道工程兵,修京九铁路“落户”阜阳机务段,也是单位上数一数二的技术好手,受到父亲的影响,吴云从小就喜欢火车。

  入段之后,吴云刻苦学习,凭着“蚂蚁啃骨头”的执着精神,精心钻研,很快就成长为单位的技术能手和业务骨干,2016被聘为工人技师。由于吴云对机车电子电器的线路和构造烂熟于心,实际运用起来更是得心应手,伙伴们都称他是“行走的电路图”。

  今年,吴云更是提炼出了符合实际的“机车故障处理‘十字要诀’”在车间得到推广,实现了机车故障整治时间从“分”到“秒”的转变,机车整备效率提升了近50%。

  “小吴,三道的HXD1B-0179号机车受电弓升不起来了。”随着质检组工长的一声吆喝,吴云立马起身,熟练地拿着“专属工具”又上车了。

(范俊华 伍木栋 记者 林卓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