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1年06月09日 经济晚报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下载PDF 上一版 |
国际新闻
  • ·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聚焦重建疫后经济
  • ·全球旅游业有望加速恢复

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聚焦重建疫后经济

  第二十四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近日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俄罗斯首次举办大型国际会议。据俄官方统计,来自140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人参加了本届论坛,其间签署了800多份合作协议,合同总金额达3.86万亿卢布(约合530亿美元)。

  论坛的成功举办体现了俄罗斯在经济建设和疫情防控方面取得的成就。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出席论坛活动时表示,2020年俄经济降幅小于世界经济平均降幅,今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4%左右。“无论遇到任何困难,目前的工作都将继续推进。”俄罗斯央行副行长扎博特金表示,今年上半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将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论坛与会者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团结协作,促进疫后经济恢复。俄罗斯总统顾问、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组委会执行秘书科比亚科夫指出,本届论坛很多议题都与国际合作、促进发展有关。“我们的任务是重建经济,为此需要齐心协力,在国家和国际层面开展对话。”

  中国是参会人数最多的代表团之一,共有100多名代表以视频方式出席论坛。普京在论坛期间表示,俄中拥有广泛共同利益,这是双方深化合作的重要基础。俄中关系发展日新月异,在飞机制造、月球科研、能源、环保、人文交流等广泛领域开展着密切合作。俄方愿同中方进一步加强欧亚经济联盟同共建“一带一路”对接。普京说,俄中两国将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加强协调配合,维护共同利益,双方战略协作无疑有利于维护国际战略稳定。

  俄罗斯中国总商会会长周立群对记者表示,中俄在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有着共同利益,双方高水平的关系为经贸合作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据《人民日报》)


德国4月工业新订单环比微降

  德国联邦统计局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德国国内需求下降影响,经价格、季节和工作日调整后,4月德国工业新订单环比减少0.2%。

  数据显示,4月德国国内新订单环比减少4.3%,来自欧元区的新订单环比增长0.7%,来自欧元区以外的新订单环比增长3.8%。

  联邦统计局还将3月德国工业新订单环比增幅从初值3.0%调整为3.9%。

  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工业新订单在较高水平企稳,连续第七个月超出2020年2月德国新冠疫情暴发前水平。      (据新华社)


日本二季度经济可能继续负增长

  日本内阁府8日发布的修正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1.0%,按年率计算降幅为3.9%,与初值相比小幅向上修正。

  根据内阁府5月18日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受日本政府宣布实施新冠疫情以来的第二次紧急状态影响,一季度日本实际GDP环比下降1.3%,按年率计算降幅为5.1%。

  修正数据显示,从内外需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来看,一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负1.1个百分点上调为负0.8个百分点,外需的贡献仍为负0.2个百分点。

  日本媒体认为,由于4月开始实施的第三次紧急状态目前仍在持续,日本二季度经济可能继续负增长。          (据新华社)


国际劳工组织:疫情加剧劳动力市场不平等

  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盖伊·赖德7日在国际劳工大会上强调,新冠疫情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不平等,全球危机需要全球应对。

  第109届国际劳工大会全体会议7日正式开幕。赖德表示,疫情给劳动世界带来“灾难性”打击,2020年全球相当于失去了2.55亿个全职工作机会,数以百万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存受到威胁,其中受打击最为严重的是年轻人、妇女、非正式工人、移民等群体。

  赖德说,疫苗分配严重不均、各经济体财政实力悬殊、数字化水平不一等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在未来复苏进程中,须将可持续性、包容性等纳入考量。

  赖德强调,这次疫情为多边合作提供了“更具说服力的”切实理由,而全世界正渴望展开更多、更有效的国际合作。

  本届国际劳动大会以线上方式举行,来自国际劳工组织成员的4000多名代表将就疫情后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复苏等问题展开讨论。

  国际劳工大会是国际劳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每年五六月间在日内瓦举行一次会议。国际劳工组织成立于1919年,是一个由政府、雇主和劳工代表组成的三方组织,其主要宗旨是促进充分就业和劳资合作、改善劳动条件、扩大社会保障、保证劳动者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平。

(据新华社)


印度有限度

解除防疫封锁

       印度首都新德里从6月7日凌晨5时开始继续有限度解除防疫封锁措施,允许约半数的商店和购物中心隔天营业,营业时间为10时至20时。新德里地区的地铁列车获准以50%的载客量恢复运营。                                   (据新华社)

9x1.jpg

7日,在印度新德里,乘客乘坐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