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江西省“打假治敲”举报电话:0791-88912728

首页 > 科技> 正文

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于都工业这么干!

编辑: 周日晨来源: 经济晚报2024-12-20 11:58:40

  于都大地,科技创新激发企业澎湃动力新质生产力撬动工业高质量新发展

  佰才智慧科技,自主研发的RRU射频芯片实现批量生产,将整机成本降低了50%以上,让通信技术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强的支撑和推动作用;煜明智慧光电,推进国家中心院士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以无粉照明技术推动中国LED行业的升级换代,创新引领国际健康照明行业的发展;天键电声股份,积极开展声学、电子、无线通信等领域的基础技术自主研发,顺应电声产业无线化、数字化、智能化、声光电结合的发展趋势,逐步在行业内确立了核心技术优势;江西屹锂新能源,突破全固态锂电池研制的多项核心技术,现已展开量产规模化降本工作;纺织集团通过5G技术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生产流程的精准节约和能耗管控5G+智慧纺纱工厂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生产……

  放眼于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江西赣州于都这片红色热土,正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稳步迈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图为于都县上欧工业园区的新质生产力产业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科技强则工业强,工业兴则经济兴近年来于都县持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坚持“主攻工业”不动摇大力实施“5313”行动计划,不断开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局面于都工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成为于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强基础,全领域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大力实施研发投入强攻行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出台了《于都县“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攻行动工作方案》《于都县科研创新平台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了研发投入监测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提升,今年以来,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33亿元;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今年以来,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约240万元。二是持续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科技领军及入库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我县坚持分类指导、因企施策,截止目前,全县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59家;2024年备案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7家。天键电声股份有限公司入围科技领军入库企业;江西煜明智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西脉动智能制造时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入围瞪羚企业;江西卫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入围潜在瞪羚企业。

  三是健全地方创新平台建设体系。今年以来,积极推荐企业申报省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市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备案工作,2024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截至目前我县共有省级创新平台11家,市级创新平台21家。

  促转化,构建高效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推动重点科技项目建设。县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共有重点项目7个,总投资4.7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9亿元。二是持续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行动。围绕电子信息、绿色装配式建筑等重点产业,提炼关键核心技术清单,以技术需求为导向,以推动创新为标准,支持企业“出题”,院校“答题”,建立健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鼓励企业积极对接省内外高校院所,集中优势资源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先后引导卫棉纺织、天键电声、杭萧钢构、中和光皮树、仔衣库等企业,分别与武汉纺织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从技术、人才、项目等方面全方位开展科技合作。于都中和光皮树开发有限公司获赣州市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并入围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专业赛半决赛。江西绿聚科技参加江西省创新创业大赛并荣获三等奖。三是强化科技金融服务促转化。利用好“科贷通”这一金融支撑,通过推荐成为“科贷通”备选企业等方式激励企业持续创新,2024年我县共有13余家企业成为“科贷通”备选企业,共发放科技贷款3950万元,有效纾解了企业在创新发展中融资难的问题。持续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普及度和惠益面。统筹整合基层各方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合力开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全县共建立13个知识产权工作站。今年以来,全县共授权专利333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99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19件,同比增幅24.4%

  聚人才,加强制造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我县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工作,积极对接科技人才需求,提高人才的获得感、荣誉感、归属感,鼓励符合条件的人才积极申报各级各类人才项目。针对不同类别人才项目的申报条件,深度挖掘我县各领域创新人才。安排专人担任科技人才专员,每月定期梳理更新企业人才信息,建立健全科技人才信息库。2024年推荐9人申报“赣鄱英才”支持计划,其中3人进行答辩环节,1人已完成现场考察。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引导天键电声股份、奥科特照明、煜明光电等企业与高校院所的专家博士合作,聘其担任公司“科技副总”,有效解决了企业创新人才不足的问题。

  一是人才平台纷纷落地。我县积极探索柔性引才、专家工作站等用才模式,于都牛仔产业研究院、工业设计研究院和新智尚服装产业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等新型研发机构先后成立,由县工业园区牵头组建的江西省服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加速发展。天键电声、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获批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此外,我县煜明光电、鑫悦生态农业等市级专家工作站获批组建。二是人才项目捷报频传。为进一步通过人才认定评价激励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动力,我县对照省市创新人才认定要求,鼓励符合条件的人才积极申报各级各类人才项目。2023年,杭萧钢构朱靖申博士入选“赣鄱俊才支持计划——主要学术学科和技术带头人”,实现了我县省级创新人才零的突破;赢家时装蔡春霞获评省级“能工巧匠”。我县4人入选市“苏区之光”人才计划;天键电声徐立博士成功入选赣州市第七届“十大科技创新人物”。三是人才服务更加完善。积极推行科级领导干部对接服务市级以上创新人才,配备了人才服务专员,通过部门联动,致力为创新人才提供项目申报、奖励资助、商务恰谈、子女入学、安居保障等“一站式”服务。先后组织煜明光电、圣通电子、杭萧钢构等企业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和中国科学院高层次专家对接活动,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合作,不断优化人才服务,营造人才生态。

  今年以来,全县技术合同成交额为15.18亿元,同比增长48.1%。于都县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把工业支柱立得越来越高、建得越来越壮,新质生产力正成为于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是习近平总书记曾亲临视察,并发出“新长征再出发”伟大号令的地方。走好今天的长征路,于都全县上下将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长征精神发力工业经济促崛起,全力推动创新型县域高质量发展。

相关新闻

经晚直播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