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23年02月27日 经济晚报 工业经济
工业经济
  • ·南昌高新区实现“八连升”
  • ·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比上年增长超130%
  • ·江西新增36家A级以上物流企业
  • ·生产原料不用囤 云仓助力“下单即达”
  • ·天津累计引进在京企业投资项目超6900个

2022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公布

南昌高新区实现“八连升”

  2022年全球移动智能终端ODM整机出货量下降3%,但南昌高新区内ODM企业出货量却增长50%……2月24日,记者从南昌市政府新闻办、南昌高新区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等优势主导产业带动下,南昌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再次“进位赶超”,由上年的第24位上升到第22位,实现了“八连升”。

  据南昌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腾飞介绍,日前,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南昌高新区在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位列第22位,较2021年的第24位再前进2位,连续八年实现排位上升,再次刷新历史最好成绩。


深耕产业链 全力稳增长


  南昌高新区坚持产业链深耕细作,围绕“2+1+2”主导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了以移动智能终端、LED为代表的特色产业集群,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501.2亿元,增长11%,总量占全省的20%。现阶段南昌高新区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出货量已进入全国前四,且随着华勤千亿产业基地等项目的投产满产,产业地位还将不断上升。

  航空制造产业:南昌高新区已成为全国唯一集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三大航空央企的航空产业园区,2022年航空制造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15亿元,增长13.2%。

  医药健康产业:新引进赛基生物、弘益创新药等一批优质项目,拓展了IVD新赛道,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86.4亿元,增长5.3%。

  新材料产业:形成了以江铜集团为龙头的铜加工产业链,以江钨浩运、百利精密刀具为龙头的钨加工产业链,以方大特钢为龙头的钢材加工产业链,以方大新材料、泓泰集团为龙头的铝材产业链,2022年营业收入达1200.5亿元,增长6.7%。


做优创新链 发展添动能


  2022年,南昌高新区坚持把创新链扎扎实实地建在产业链上,全年新增发明专利超1000件,增长近50%。

  培育创新主体:在南昌市率先完成3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为50多家骨干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深入推进创新积分制改革和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十百千万”行动,为千家企业进行“精准画像”,提供授信额度超过60亿元;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733家、高新技术企业610多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5家;拥有的潜在独角兽和瞪羚企业分别占南昌市的50%、65%。

  建设创新平台:积极推动大院大所新型研发机构引进研发成果产业化项目,与区内外企业开展产研合作,已引进70个项目团队,获批市级及以上平台27个,开展横向合作项目130多项,合同金额约1.2亿元,列南昌市第一;高水平规划建设中国(南昌)科学岛,江西省首个省级实验室——复合半导体技术江西实验室建设方案通过综合论证;成立江西省知识产权金融联盟,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全年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1.6亿元。

  吸纳创新人才:全力推动省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建设,核心区一期落户项目41个,集聚了包括12名院士、13名国家级人才在内的千余名人才。推动江西财经大学等20余所院校与欧菲光等重点企业构建定向人才培育合作机制,打造全省首个“产教融合”示范区。持续开展“名企访名校,名校进名企”活动,招引意向就业大学生及技能人才近2.6万人,引进省外人才3205人。

  鼓励数字创新: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1400亿元,预计占全南昌市的60%。投资100亿元建设千亩数谷产业园,发布数谷“黄金十条”,签约数字产业项目70多个,吸引了百胜、抖音、中国动漫、联通等一批头部企业项目落户,总投资超300亿元。加快推动华勤、美晨、龙旗、兆驰等一批骨干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累计认定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2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4家,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6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7家。

  据了解,科技部火炬中心对国家高新区的综合评价对指引国家高新区发展方向、推动国家高新区实现和引领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评价指标体系共设置了五个一级指标,本次南昌高新区在“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指标排名中位列第21位,比上年前进4位,超越多个排名前20位的国家高新区;在“结构优化和产业价值链”指标排名中位列第30位;在“绿色发展和宜居包容性”指标排名中位列第36位;在“开放创新和国际竞争力”指标排名中位列第22位;在“综合质效和持续创新力”指标排名中位列第24位。

(全媒体记者 储符琳)